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表扬激励2023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成绩优异地区的通报》,我市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
2023年,我市紧扣“优空间、护资源、保发展、促集约”的工作主线,对标省级“模范”,全力以赴找差距、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推动形成“向增量要质量、向存量要空间、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导向。坚持规划引领与用途管制并重,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空间,高质量完成并获批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发展定位和“三区三线”边界规模,“一带五区”市域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划定市域详细规划单元217个,完成了开发区、城南新区、龙虬、三垛、甘垛、卸甲、汤庄、菱塘、界首等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引导2267个自然村庄优化整合,划定规划发展村庄486个,累计完成73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全市发展型村庄所在行政村村庄规划覆盖率达46%。
与此同时, 我市坚持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并举,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积极试点“片区化”复垦整治新模式,实施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71个,新增耕地1276亩,从严从速推进耕地流出问题、土地专项执法问题整改销号,获评全省耕地保护激励县(市);在扬州率先出台林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完成成片造林2906亩,修复湿地1920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4个,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全国首单湿地碳汇遥感指数保险顺利落地。
为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我市坚持优化增量与加快盘存并行,严格执行省、市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政策,聚焦项目实在度和贡献度,严格新增工业项目准入审查,通过线上联审和线下综评,精准核定项目用地规模,办理工业项目供地2116亩,新上工业项目实际容积率达1.44;持续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应模式和“标准地”供应,1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入推进存量土地盘活专项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118亩,处置低效产业用地7064亩,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使用面积下降率5.8%。